
来源:公众号【鱼鹰谈单片机】
作者:鱼鹰Osprey
ID :emOsprey
我们知道,传输事务解决了主机、设备之间交互一次数据的问题(请看上节笔记 ),但是有些端点是需要进行多次双向传输或者多次单向传输的,同时因为设备的功能不同,所需要的带宽和传输特性也不同,那么就需要一个更上层的机制解决以上问题,四大传输应运而生。控制传输(Control Transfers)、中断传输(Interrupt Transfers)、批量传输(Bulk Transfers)、同步传输(Isochronous Transfers)称之为四大传输。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传输各自的特点,同时了解一下这些传输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。
控制传输
一种可靠的双向传输,所有USB设备必须支持的一种传输方式,该传输一般发生在端点0 中,用于USB的枚举、配置(也可能进行其他数据传输)等阶段。而我们接下来需要详细介绍的传输方式就是它。当设备插入主机后,主机通过端点 0 (还记得前面说它是双向端点吗)进行控制传输,通过一系列的数据交互,主机可以了解设备有多少个接口,有多少可用的端点等各种设备信息。你的设备能否被主机(电脑)正确识别,完全取决于控制传输能否正常进行,这是 USB 学习中最先遇到的拦路虎,也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一个地方,但是希望大家通过鱼鹰的介绍能够真正掌握它。在带宽(所谓带宽,可以认为主机对USB总线进行分时数据传输,比如1秒中使用100毫秒用于控制传输)使用上,高速端点的控制传输不能占用 20 %的微帧(125 us 一个微帧),全速和低速不能超过 10 %(1 ms 一帧)。在控制传输中,为了实现完整的一次控制传输,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:建立阶段、数据阶段(该阶段可能没有,由建立阶段的数据决定)、状态阶段,每一个阶段都由传输事务组成,即存在三个数据包的传输。



当完成了以上几个阶段,一次控制传输才算完成。正因为控制传输的情况比较复杂,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麻烦,不过鱼鹰会在接下来的 CDC 教程中详细介绍这种传输方式,目前暂时了解即可。
中断传输
中断传输时一种可靠的单向传输方式,采用定时轮询的方式收发数据,每次主机对中断端点查询时,如果设备有数据传输,则返回数据,否则NAK,表示未准备好。同理,如果是主机发送数据,如果设备没有准备好接收,也将使用 NAK 回复。如果需要双向传输,必须使用 IN 和 OUT 两个端点。中断传输的延迟有保证,也就是说,可以在有限的延迟中完成传输,并且支持错误重传(在下一个周期进行重传),所以它是可靠的。因为可能产生错误重传,所以中断传输也会采用 PID 翻转的机制保证收发端数据的同步。中断传输一般用于对延迟要求比较严格,同时数据量较小,比如我们常见的键盘、鼠标就是采用中断传输方式。当你的鼠标、键盘插入电脑后,电脑在枚举配置成功后,就会按照描述符中的查询时间定时发送 IN 令牌包,获取所需的数据,如果设备没有数据发送,则回复 NAK。对于全速端点,中断传输的间隔在 1 ms 到 255 ms 之间,对于低速端点,间隔时间限制在10ms到255ms之间, 对于高速端点,间隔为2^bInterval-1×125us, bInterval的值在1到16之间。CMSIS-DAP 调试器使用的就是中断传输,全速模式下1 ms 64 字节一包数据,所以最大传输速率是64 K,速率不是很高,如果使用高速,可以达到125 us 1024 字节,还有一种高速高带宽的中断端点,125 us 微帧内可以进行三次中断传输,即125 us 内可传输 3072 字节。

批量传输
批量传输是一种可靠的单向传输,但是和中断传输不同,传输延迟没有保证,它会尽可能的利用可以利用的带宽完成传输(说白了,就是个捡漏的),适合数据量比较大的传输。当然如果说总线上只有批量传输,那么延迟也是能保证的,毕竟没人和它竞争带宽。现实中,U盘就是采用批量传输,因为它对时间延迟不是那么严格,只要可靠的完成大量数据的传输即可。低速设备不支持批量传输,高速设备批量最大包长度为512字节,全速批量可以为 8、16、32、64,选择余地比较大。因为会错误重传,所以需要 PID 的翻转机制,即按照 DATA0 – DATA1 – DATA0 – DATA1……的方式翻转,允许 3 次以下的传输错误,超过三次,主机将认为端点功能错误 (STALL),放弃该端点的传输,需要主机使用控制传输恢复该端点的功能。

同步传输
这种传输是四大传输中唯一不可靠的传输方式,但是好处就是可以保证带宽,并且没有延迟,而且因为是不可靠的传输,所以没有握手包,也不支持 PID 翻转,主机在安排这些传输事务时,同步传输拥有最高的优先级。高速同步端点最大包长度为 1024,全速为 1023。高速端点在一个微帧内仅允许一次同步传输事务,而高速高带宽的同步端点可以在一个微帧内传输三次,即3072 Byte / 125us。在现实中,这种传输用于摄像头、USB音响等,因为它们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,但是可以容忍错误(摄像头偶尔出现了一帧有错误的画面,没多大关系,因为下一帧画面马上就会传过来)。

在前面的介绍中,一直都有帧、微帧的身影,那么它是什么?我们知道,令牌包中有一种特殊的包,称之为 SOF (start of frame)包,格式如下:
高速设备中每过 125 us 发出一个微帧,全速每过 1 ms 发出一帧,之后才会开始数据传输。主机在每个帧(微帧)的开始传输一个SOF,每次帧号加 1,当达到 0x7FF 时,将清零重新开始计数。看图理解 SOF 和其他传输的关系:


-THE END-
如果对你有帮助,记得转发分享哦
微信公众号「鱼鹰谈单片机」
每周一更单片机知识
长按后前往图中包含的公众号关注
鱼鹰,一个被嵌入式耽误的畅销书作家
个人微信「EmbeddedOsprey」
长按后打开对方的名片关注